[摘要] 大化县在易地扶贫搬迁用地上,坚持优先规划、优先安排,先后拿出近1000亩原规划作为工业用地的较好的存量土地,用于建设拿银安置区、古江安置区等。在安置点的选址上,该县选择近县城、近集镇、 村等交通便利、资源丰富、发展 的良好地段建设安置区,有效地解决搬迁后的生产发展和就业增收等问题。
近年来,大化瑶族自治县把易地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,坚持、强力推进,取得明显成效。
从先从优“保用地”。大化县在易地扶贫用地上,坚持优先规划、优先安排,先后拿出近1000亩原规划作为的较好的存量土地,用于建设拿银安置区、古江安置区等。在安置点的选址上,该县选择近县城、近集镇、 村等交通便利、资源丰富、发展 的良好建设安置区,有效地解决搬迁后的生产发展和就业增收等问题。组建专门征地拆迁工作队伍,采取出让方式,给被征地的群众留地安置作为代替,即预留30%的,作为群众生产生活安置用地, 使用70%的土地面积,不仅解决了征地难题,还保障了被征地群众利益的 化、长期化。同时,积极引导群众成立理事会,通过理事会与群众协商征地或土地,有效地解决了征地难、征地久等问题。目前,该县已全部提前落实了 安置点用地共4020亩。
“保进度”。该县制定相关措施,坚持移民工作优先安排、人员优先配备、经费优先落实;建立了常态化的督办和推动机制,每周定期召开协调汇报会和每月召开一次推进会,采取工作纪实、十日一督查、每月一红黑榜通报、责任领导集中上班等办法,层层传导压力。探索创新模式,大胆采取购买存量房、以购代建等方式,落实。今年,该县又采取总承包(epc)模式,建设易安项目,全过程只需进行一次招投标确定总承包商,比以往的建设模式节省约5个月时间。多渠道拓展资金来源,加强县级统筹,将以工代赈、城镇化建设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项目资金,整合到安置点建设。同时,5000万元,在上级专项资金还没有落实到位的情况下,提前启动了2017年、2018年的安置点建设。大化2017年搬迁项目综合进度全区 。
同步谋划“保就业”。在县城的安置区,该县主要通过建设“一园两城”(即创业园、电商城、美食城),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,承接户就业或创业,累计可安置创业就业约3万人。其中,民族新城创业园规划安置创业就业2万人以上,目前,已有53家企业入驻,已安置就业约2000人;电子商务城建设面积2万平方米,可安置电商企业200家以上,可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个;古江安置区达吽美食城设有铺面共499间,可安置创业就业约5000人。在乡镇的安置点,该县主要将移民搬迁与农家乐旅游、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、城镇化建设等相结合,在安置点的区位选择、布局规划和建筑风格上,充分考虑结合旅游开发、特色农业开发、集镇商贸经营和就近入园务工等,多种渠道保障移民搬迁后的就业和发展生产问题。加强与广州市、深圳市宝安区的对接合作,定期联合举办招聘会和培训班,引导搬迁户转移到深圳、广州等地务工;加大县内就业培训力度,多方引进密集型企业或发展特色产业,承接搬迁户就业;积极鼓励搬迁户,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和资源 自主创业等,多渠道、多元化引导帮助移民创业就业。
精准帮扶“保长住”。该县落实“一对一”精准帮扶,实行从动员到后续发展全程帮扶和跟踪服务机制,及时帮助搬迁户解决生产生活难题,确保搬迁一户、脱贫一户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,每个安置区均根据发展需求,建设 、医院(卫生所)、农贸市场等,同步完善环卫、休闲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,努力把安置区建设成为新型社区。强化后续保障,执行社区化管理,全面落实迁入地 、养老、医疗卫生、、 生活保障等机制,将符合条件的搬迁户纳入社会救助范围,在就业、 、医疗、社会保障等方面,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。目前,已搬迁入住的2950户搬迁户安居乐业,无一返贫。
截至目前,该县易地扶贫累计完成 12.44亿元,共建有安置点17个,已建成安置楼32栋,已搬迁入住2950户13719人,形成了以县城安置区为 、辐射带动各乡镇安置点建设的梯度开发格局。在今年第三季度全区易地扶贫搬迁专项督查通报中,该县有6项任务指标17次上了通报“红榜”。
免责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房天下”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,凯时kb官网登录的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;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构成投资建议;文中所涉面积,如无特殊说明,均为建筑面积;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,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。